走入怡家心理网         踏上修行之路途

欢迎进入走入怡家心理网 踏上修行之路途   注册 登陆

首页 > 精神疾病
精神疾病
生物+遗传+心理,引起躁狂症的三大原因
发表时间:2023-07-10 14:57:58    文章来源:寻医问药网


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,一旦病发,不仅会使患者的身体上遭受很大的痛苦,而且还使患者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。

躁狂症每次发病的时间都会持续一周以上,而且治好后复发的机率很大。导致躁狂症的病因有很多,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。


1) 生物学因素

神经生化,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,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。

5-羟色胺(5-HT)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,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;去甲肾上腺素(NE)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,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;多巴胺(DA) 功能活动异常;γ-氨基丁酸(GABA)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,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,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,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。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,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;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,主要是下丘脑―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―垂体―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。


2)遗传学因素

家系调查发现,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,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,血缘关系越近,患病率越高。

分子遗传学方面,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,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,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。目前,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。


3)心理社会因素

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,如失业、失恋、家庭关系不好、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。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,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。


温馨提示:通过以上的介绍,相信您一定对躁狂症的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,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,做好躁狂症的预防工作,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。









安卓版APP下载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刘老师

联系方式:yijiaxl0726@163.com
加盟热线:
010-80753955

公司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发展路8号院1号楼7层701(中天创业园尚城小区内)



苹果版APP下载
版权所有:怡家心理网 京ICP备2021011704号-1